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在城市更新中做好优秀历史建筑、文物和历史风貌保护
时间:2017-12-1 作者: 阅读:768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迫切需要被传承。目前上海城市的发展及中心城区的更新又掀新篇章,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最近发生在静安区巨鹿路888号事件,让人思考城市文化的记忆该如何传承。“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做好优秀历史建筑、文物和历史风貌保护的思考”呼之欲出。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近代文物建筑面临着调整功能,提高舒适性,而有效的保护和再利用具有重要性和时代性。上海的近代文物建筑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文物建筑本体和建筑周边的历史环境经过百年沧桑部分损坏、改动、缺失等问题令人堪忧甚至影响安全使用。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保护修缮近代文物建筑及其环境使其在可持续使用中焕发出新的生命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迫切任务,具有重要性和时代性。


2.近代文物建筑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利用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近代文物建筑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有利于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保留重要的历史文化纪念物和历史场所、防止城市文化遗产遭遇不可逆的损失;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复苏社区机能、使城市历史街区重获生机;延续与创造多样性的城市纹理从而强化地域特色与城市竞争力;近代文物建筑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利用能唤起集体记忆,使人们铭记生活环境与过去的历史;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对近代文物建筑功能再利用将适应当今社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产业转型发展需要。以城市更新系列政策为契机,大力推动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相结合,发挥近代文物建筑的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成为城市中心区的活力点从而提升空间品质。如上海世博园区原南市电厂从世博展馆到当代艺术馆;上海电厂的保护与利用使得文物建筑融入城市发展。又如上海外滩地区杨树浦近代工业带等地区的近代文物建筑通过更科学规范地保护和利用显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传承历史,演绎现代,重塑风貌,重塑功能”成为我们这一代建筑师的责任。韩正同志提出“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可理解为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功能性的展示宜漫步而有温感的;时代性是与周边街区相融合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在加强优秀历史建筑、文物和历史风貌保护与利用具体实施时应注重规划、技术、经济、政策的协同发展。同时提出以下十点建议。

1.合理有效地保护与利用应采用发展的理念注重“保护”与“绿色”相结合。近代文物建筑持续利用本身就是文化、物质资源再利用的“绿色”方针的再现,保护与利用应根据上海近代文物建筑的特点、贯彻节能绿色等国家规定、结合建筑材料技术的科技成果在保护设计中执行“绿色”设计原则。


2.在城市更新中创新打造优秀历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开发模式。选取适用的前沿技术,确保勘测及施工的高质量,最后通过BIM+FM等工具实现近代文物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对优秀历史建筑、文物和历史风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制度。
3.尊重各级文物、历史建筑的本体,实施原址保护。以尊重建筑历史和本体、塑造街区空间、优化功能为指导进行保护与修缮改造。
4.加强近代文物建筑在保护与利用具体实施前期政策与技术的分析,明确保护要点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深入挖掘历史资源,注重品质和价值。
5.保护与改造前期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商采用“存量补地价”方式获取土地使用权并积极探索“直接协议出让土地”的可能性。按照“存量补地价、扩大用地”协议出让路径获取土地开发权。
6.保护与改造采用征收与置换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建筑现有房屋产权。熟悉政策,解决产权集中和土地获取问题,采用征收与置换相结合的方式集中优秀历史建筑现有房屋产权。
7.在保护与改造的前提下,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实现城市更新的资金平衡,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打造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的资金保障。
8.强调历史风貌区的整体规划,避免各自为政,视条件成熟与否分步实施,避免急功近利。
9.重视历史街区内的城市空间塑造,将其作为改善城市风貌、提高空间品质的重要手段。
10.引入中、高收入人群为目标,进行居住功能的重组,有效改善街区人口构成、减少交通压力、提升环境品质,营造可持续社区。
 扫一扫访问移动站